牌坊,也叫牌楼。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,二者是有区别的。牌坊没有“楼”的构造,既没有斗拱和屋顶。牌楼有屋顶安安查配资查询,它能起到更大的烘托氛围。但是由于二者功能相近,所以到最后“牌坊”和“牌楼”就成了对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叫法。牌坊,是封建社会一种为表彰相关人物的功勋、科第、德政以及忠孝节义而立的门洞式建筑,系中国所独有。千百年来,牌坊已经积淀于中国人的文化里。从很多俚语中不难看出,牌坊是一件代表荣耀的事物。
用牌坊光宗耀祖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,我们只能从历史遗迹和传说记载中回想旧日的时光。而在安徽,仅一个村就有七座牌坊,都是历代皇帝亲赐,真的太厉害了!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,安徽这七座牌坊到底是在哪里?那里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,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,有关棠越牌坊群的那些事。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011乡道郑村镇棠樾村,共有七块。一座接一座横跨于乡间的石板路之上,气势非凡。
每到4月,道路两旁的田地油菜花盛开,把牌坊衬托得更有味道。离牌坊不远处是鲍家花园,可以在园内看到许多盆景。棠樾牌坊群的七块牌坊以“义”字坊为中心,按忠、孝、节、义的顺序由两头向中间排列,鲍灿孝行坊、慈孝里坊、鲍象贤尚书坊为明代牌坊,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、乐善好施坊、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、鲍逢昌孝子坊为清代牌坊。牌坊是古代为表彰功勋、品德卓越的人士而建立的。所以每一块都来之不易,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。
其中一座明代牌坊,横匾上镌刻“御制慈孝里”几个大字,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。据史书记载,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,烧杀掳掠。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,并要二人杀一,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。熟料 父子争死,以求他生,感天动地、连乱军也不忍下刀。后朝廷为旌表他们,赐建此坊。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:“慈孝天下无双里,衮绣江南第一乡。” 又据传,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“忠”“孝”“节”牌坊,独缺“义”字坊。
又据传,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“忠”“孝”“节”牌坊,独缺“义”字坊。其村鲍氏世家,至鲍漱芳时,官至两淮盐运使司,掌握江南盐业命脉。他欲求皇帝恩准 赐建“义”字坊,以光宗耀祖,便捐粮十万担,输银三万两,修筑河堤八百里,发放三省军饷,此举获得朝廷恩准。于是,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“好善乐施”的义字牌坊。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,这种“以商入仕,以仕保商”,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。
鲍家花园和棠樾牌坊群相距不过500米,到了牌坊群,再去鲍家花园看一看也是必须的。清代的私家园林里,摆满修剪精致的盆景,其中有两百多年培养历史的“南国风情”古榕树是“镇园之宝”。
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安徽黄山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,如果说,对于安徽仅一个村就有七座牌坊,都是历代皇帝亲赐有啥想说的,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